一、語文包括聽、說、讀、寫

    所謂的語文活動包括聽、說、讀、寫。「聽」和「讀」是屬於輸入大腦的資訊內容,而「說」和「寫」是屬於經過大腦吸收消化後,輸出的資訊內容。因此,視覺的「讀」和聽覺的「聽」,在某種程度上是等同的,也就是說「閱讀」可以是看書或是聽書,所以市面上越來越多的有聲書,或是家長為幼兒的朗讀,都是為不識字的孩子,開啟「閱讀」的另一扇窗。

    「說」和「寫」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等同的,對於不會寫字的幼兒,仍然可以透過「說」故事,而產出作品。因此,專家會建議,當家長與孩子親子共讀時,在某個適當的時刻,可以換孩子說故事給家長聽,這就是在訓練孩子吸收知識後,經過自己的內化、思考,練習產出的過程。

    透過「聽」和「讀」為大腦輸入軟體,人們才有能力透過「說」和「寫」產生作品。故聽、說、讀、寫是緊密結合的,只是在現在人們的理解上或教學現場,容易偏向讀和寫。因此,我們暫且把閱讀視為輸入知識的過程,把寫作視為輸出知識的結果,這樣比較好理解。

    當我們需要產出作品,若事前沒有替大腦輸入大量的知識背景,那麼我們就會搜尋不到資料庫,這也就是為什麼閱讀量不夠或生活經驗不足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寫出作品。

 

二、多閱讀≠寫作能力佳

    我聽過家長說:「我的孩子看書量大,為什麼每次作文都寫不出來?」讀和寫的關係的確非常密切,因此老師常常會跟學生說:「多閱讀,寫作就會進步。」但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呈現進步的結果?我們都知道,閱讀是經年累月的累積知識量,寫作也是日積月累不斷的嘗試、修改才會進步。所以,在自然的情況下,閱讀知識量和寫作能力佳,都不是一蹴可幾的。

    因此,學生的寫作能力是需要被引導,引導的模式有「作品取向」、「過程取向」和「作者取向」三種寫作教學模式Œ。經過老師設計的內容,由老師親自引導,學生必然會有收穫。而這些規劃內容與學校的國語課本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彼此互相增益,為的就是讓學生從小奠定扎實的寫作基礎,一點一滴的提升能力,並為自己建立寫作的自信。

 

 

-------------------------------------------------------------------------------------------------------------

Œ吳敏而(101),讀與寫的連結,教師天地,181期。

 

 

 

 

 

@好書推薦-家就是最棒的作文教室

   

    博客來購買連結

 

 

 

 

 

 

 

請點==> 電子報按鈕

    ~~ 妘娘發表新的文章會通知您哦 ! ~~

 

 

 

  

 

 

  看完文章妘娘的異想世界粉絲團  !

 

                                                                         ~~~ 感恩感恩感恩 ~~~

 

 

 

 

 

 

 

 

 

 

arrow
arrow

    瑋小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