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篇文章 <電視傷害 你想像不到的大> 之後,我想分享我在學生身上看到的另一種現象。

      有一次,我的家長甲打電話給我,述說他兒子每天在家都在玩線上遊戲,最近更離譜,因為兒子的過關能力很強,所以同學把自己的帳號密碼給他兒子,請他兒子幫忙過關,結果他兒子真的上線幫同學過關。有一天,同學問她兒子是不是把同學的過關分數給弄低了,但她兒子說沒有,因此引起紛爭,同學就不跟她兒子玩了;家長甲還說,又不能不給兒子玩電動,但兒子會聽老師的話,請老師幫忙在教室宣導1.少玩電動 2.帳號密碼不要隨便給他人。

      過幾天,家長乙到教室跟我說,快期中考了,兒子每天都要玩電動,不讓他玩,他會說他都沒話題和同學聊天,同學都不理他,請老師......。

      又過幾天,家長丙打電話給我,說每個週末兒子都會和同學約好在哪個時間一起上線打電動,結果上個連假同學沒上線,他兒子很生氣,整個連假都在生氣,全家出去玩也生氣。結果事後問同學為何沒上線,原來是同學的父母帶同學出去玩,所以不在家,無法上線,請老師......。

      全班26位同學,我問每天都要玩電動的請舉手,有2/3的學生舉手; 每天要玩一個小時以上的請舉手,也是2/3的學生舉手; 每天要玩二個小時以上的請舉手,有1/2的學生舉手; 每天要玩3小時以上的請舉手,人數當然少很多了; 我又問都不玩電動的請舉手,沒人舉手,那是甚麼意思呀???原來有些學生並不是每天玩,是用一週幾次來計算的。我任教的是中年級,以上現象,這幾年的每一屆都差不多。另外,有一位資優生說,如果是週三或週五下午不用上課時,那天他會玩4個小時。還有一位學生說,他都會晚上九點就睡覺,半夜起來玩電動,玩到五點再去睡。

      看完以上現象,不知您是否跟我一樣,有些疑問?

           1.老師說的話,威力真有這麼大嗎?

           2.孩子在家,父母為什麼管不動?

           3.老師有辦法控制學生在家的作為嗎?

           4.為什麼不能不給小孩玩電動?

           5.如何在家引導孩子規劃時間的運用?

      老實說,現在的父母和老師都很難為,是因為現在的小孩都比以前的小孩靈巧,所以比較難帶? 當然上述現象,影響到班風,老師必定要深入瞭解與宣導,要不然整個班級會很難帶領。不過老實說,老師能控制到的也只是在校部分,若家長沒有和老師堅持相同的原則,孩子在家的作為,老師哪管得到呀!

      除了電視保母、電腦(電動)保母,現在又多了智慧型手機保母和平板保母,後兩者更是無時無刻不深入小孩的生活。

 

 

 延伸閱讀

 

電視傷害 你想像不到的大

 

 

 

@好書推薦-家就是最棒的作文教室

   

   金石堂購買連結

 

   博客來購買連結

 

@觀賞影片-心智繪圖做筆記

 

 

 

 

 

請點==> 電子報按鈕

   ~~ 妘娘發表新的文章會通知您哦 ! ~~

 

 

 

 

看完文章  請幫  妘娘的異想世界 紛絲專頁 

 

~~~ 感恩感恩感恩 ~~~

 

 

 

 

 

< 電腦對兒童成長的干擾 >

文章引自http://blog.xuite.net/wbhsin/1/16998850

 雷久南博士 演講   (辛文斌節錄)

        同樣一個人,和一個沒有生命的東西互動,或是與一個有愛心的老師互動所產生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現在很多孩子很冷漠,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常與機器互動。所以未來的人,大部分的趨勢是冷漠,腦子充滿了知識,但卻無法關懷周遭的人;具備很多知識不代表有智慧或能了解事情!

 

電磁波作祟 干擾人體的磁場

        生物電磁先趨羅伯.貝克(Robert Becker)博士原是研究低等動物-蠑螈的再生能力。他由此一實驗確認電磁波對植物、動物及各種生物都有影響,並觀察到電磁波對人的影響,進而對人體的電磁場做深入的研究。他在所寫的軀體電(Body Electric)這本書中,提到人體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生物電磁場,比如心臟的心電圖及腦波我們可以看得到,我們身體的運作(比如骨骼生長),是受著生物電的支配。

        我們身體中有兩處可以接收宇宙的訊息,一個接收光,知道白天是亮的,晚上則是暗的;另一個地方則可接收地球之磁波,松果腺就有接收地球磁場之作用。因為地球的磁場,日夜有差異性,所以人腦的運作也會因此而有日夜的差別,賀爾蒙的分泌等等也都與磁場有關。當環境中的電磁波強過地球的電磁波,我們身體中的松果腺就沒辦法接收到宇宙的訊息而產生運作,現代人在這兩個地方都受到干擾,所以很多人日夜顛倒,生活完全亂了秩序。

       在這本書剛出版的時候,很多讀者向貝克博士反應他們的經驗,起先他認為是讀者過分緊張,因為有些人向他反應:「我得搬到一個很遠、沒有電的國家。」後來發現像這種對電敏感的人愈來愈多。我有個朋友,他只要站在電梯前就會全身發抖;有些人甚至要躲到加州北部一個很鄉下的地方才能存活,也就是說他們曾過度暴露在電磁波下,全身的保衛系統已經垮了。像這種情形,雖然不是已經嚴重到呈現病態,但在生活上可說是殘障了。而且因為它干擾了我們所有的內分泌,最後就會造成癌症。

 

癌症、疼痛、怪病 電磁波是無形殺手

        我最近接到三個父母從加拿大多倫多打來的電話,他們的孩子都得了白血病,因為孩子上學就坐在電腦前面。有些孩子可能無所謂,但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敏感,在這種情形下,電腦無疑是個致命傷。有個小孩,一歲多就得了白血病,問他們是否曾經用過手機這一類的東西,他們回說:「因為做生意很忙,所以他的小孩從早到晚就在看電視。」

        因此,我們一定要考慮到,當我們把磁波送出去給那麼多人後,也許大部分人都沒事,但有些人對磁波則是相當敏感的。這些比較敏感的孩子,要不就是變成電磁敏感,要不就是得癌症,情緒低落或是過動。我們的腎上腺系統是抗壓力的,而任何的電或電磁波都會造成它的一種不自覺的壓力反應,所以長期下來,腎上腺系統會受到壓抑或者崩潰,造成機能降低或情緒的波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些器官還沒發展完成,因而對外來的干擾也最敏感。在美國Santa Barbara有個學校,他們發覺校內學童得癌症的比例偏高,最後發現是學校旁有個高壓變電所,孩子都受到了電的傷害。那麼,什麼情況下才算是安全呢?一般研究上超過千分之一高斯(電流的計數單位),就會有明顯的負面干擾,而事實上比較細微的干擾在千分之一高斯以下,就已經可以感受到了,特別是受過傷的人。

        我有次在舊金山演講時,因為坐位離外邊的電線桿較接近,測了一下磁波是百分之一高斯,當時不知道,後來我覺得全身很痛,痛了大約四至五個鐘頭,左半身持續痛了大約三個星期。這次經驗終於讓我了解現代人會這裡痛、那裡痛的滋味了。受傷之後,家裡有些地方雖然測不出有什麼電磁波,但經過有電的地方時,受傷處就會有痛的感覺,儼然已變成了測量器。所以有些孩子,他本身的氣場比較弱的話,雖然處在電磁波不到千分之一高斯的地方,仍會很敏感。

 

電磁波強環境中 不利文思少創意

        另一方面,處在電磁場比較高的環境中,人會比較沒有靈感和創造力;小孩若在一個電磁波比較強的環境下成長,那麼勢必沒有什麼創造力。我有個難忘的經驗,有一次住在一個大約有千分之一高斯的房子六個月,房子的旁邊有個高電流線,其實也不過是千分之一或二高斯而已,但我卻被害慘了。人極度疲倦,文章也寫不出來,勉強跑到公園寫,但寫出來的文章品質也不好。通常我們講一個地方的文化,不是只說數字,或是其他產品,還包括了藝術、詩詞及其他有創造性的東西。

        老師和學生在一起,即使不開口,但在無形中已把孩子帶動提升了。所以教育是不能用機器來代替的,就像母親餵奶,她不僅是供給肉體的營養,母奶裡邊還有人的特質,還有愛,這才是最實際的東西。

        美國有一個叫Bob的農夫,他說要做一個好農人,最重要的事是每天花十分之一的時間對植物發出善意的感受,連植物的生長,都會對善意的感受有回應,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呢?你也可以把兩株植物,分別放在電腦和有溫情的人旁邊,看看哪一盆長得好。植物也有它的氣體,比如說有些植物,你看他好像長得很好,吃進了肚子,並沒有帶給你健康,反而帶來了一身病,為什麼呢?因為土地沒氣,植物也沒氣,人吃進去也不會有氣。聽說有個森林區,人只要住進去,病就好了。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大自然沒遭受到破壞,植物也沒被破壞,你置身其中,自然就被修護了。

 

 

腦波測試見真章 批判對立β波

這些例子,事實上是可以用具體的心電圖或腦波來呈現。孩子十四歲以前,大都屬於α波,大人則較多β波。α波的頻率在 810 Hz,它是非常平和、欣賞別人的波,波長和大地所釋放出來的波相同,如果有創傷要自我康復,必須要維持在α波。經常玩電腦的孩子的大多屬於β波,它的頻率為 5560 Hz,偏向批判、對立的波,不利於自我康復。現代人為何晚上常睡不好?還有一些孩子白天接觸了電腦,晚上也睡不好,因為腦波受到刺激調高了,比較難以進入睡眠的狀況。

 

 

 <瘋手機 電腦 電視?吃掉寶寶發展力!>

http://alice-yhshih.blogspot.tw/2011/10/babyhome_26.html   

詳細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月號

      以前總是被大人明誡三申五令禁止蹲在電視機前,沒想到還過不到一世紀的時間內,現在小孩的手上正無時無刻拿著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歡樂的玩耍呢!過去聽聞「電視兒童」會帶來的不良影響,日後不曉得是否也會出現「電腦兒童」或是「手機兒童」?儘管高科技產品延伸的問題仍處於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假說階段,但本篇我們仍試圖從不同角度,認真看待科技如何改變與影響孩子們的未來。

Part1電視電腦電玩篇
科技,讓我們回不去了
我們的生活儼然已被科技所駕馭,無論是居家、辦公或是公共場所,科技在短短時間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套一句流行之語「科技,讓我們回不去了」。既然科技生活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要如何保有正確的心態,才不至於淪為被科技給綁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電視、電腦、電玩與手機,「怎麼用」、「怎麼玩」、「怎麼看」的觀點和輿論,我們相信未來將會持續發酵。

尤其面對懵懂無知的嬰幼兒,他們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正一點一滴的向外界接收大大小小的資訊,朝五花八門的花花世界中走去。任何東西總是一體兩面,我們無法輕言斷定科技會造成不良影響,但我們似乎也無法完全認同科技就是一切!

此外,本篇重點也將回到問題的根本,親愛的大人們,我們正要和孩子曉以大義前,請先問問您自己,也被電腦、電玩、手機給控制了嗎?嬰幼兒還處於蒙懂之際時,我們不可否認,他是跟在大人身旁跟著看、跟著聽、跟著學,大人如何掌握正確心態,學會主動駕馭科技,讓科技或是電子產品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最大的效益與好處,也是我們想要進一步揭示的內容。

聲光刺激電視畫面好精彩
由於生活型態與住宅方式的改變,對生活在e世代的我們來說,許多孩子放學後或是假日幾乎成為標準的三電一族(電腦、電玩、電視)。電視的發明,開展了二十世紀大眾文化的新扉頁,被多數人接受、消費與同時欣賞。

現在,在臺灣,電視頻道不再像過去只有老三臺的選擇,目不暇給的節目任君選擇,取代過去茶餘飯後蒲扇飄香,或是恬靜悠然的寧靜夜晚。遙控器則成為家庭客廳的寵兒,冷不防為它上演爭風吃醋的陳舊戲碼!

近視肥胖躲不了
現在的電視頻道還有專為孩童設計的節目清單,但畢竟孩子有些時候是跟著大人共同收看電視,一不小心將會看到暴力血腥、不堪入目或是毫不修飾的畫面播映。除了內容讓許多專家學者不禁擔憂,事實上,電視為嬰幼兒帶來的危機,不只是內容畫面這麼簡單。

今年暑假一過,新聞便披露:臺北市衛生局針對四到七歲學齡前幼童,進行視力篩檢,發現大部分幼童的視力異常是「屈光不正」,每四個學齡前兒童,就有一人近視。新聞進一步訪問眼科醫師,醫師表示最近常發現,幼童喜歡拿家長的iPhone、iPad玩,甚至吃飯出門都在玩,結果一天玩個三、四小時,短短兩個月近視就惡化100度。

除了觀看電視、把玩電腦的時間過長,會影響視力的發展外,也讓孩子的肥胖問題日益嚴重,不僅孩子,大人也可想想你在看電視時,是不是喜歡一口接著一口吃著零食,而且還不自覺得越吃越多,彷彿催了眠一樣。

注意力無法集中
美國兒科醫學會曾聲明反對兩歲以下的孩子收看電視,因為電視的畫面頻率跳動太快,恐造成孩子專注力無法集中,而聲光與畫面被動的刺激,也可能影響孩子腦部發育的思考與判斷,不贊成孩子花太多的時間在電視機面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蔣立德醫師表示,聲光刺激將對孩子的注意力有所影響,他以站在精神科的立場說明,雖然根據統計,臺灣有百分之七到十的孩子有過動症,但出現過動症狀的孩子不見得都是過動兒!孩子長久接觸聲光刺激之下,可能會加重注意力缺失,容易分神,念書無法集中,甚者呈現類似過動兒的狀況,或表現更強的衝動性。

神奇寶貝事件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在日本轟動一時的神奇寶貝,十幾年前因為大量使用聲光效果,曾在電視上四秒內出現高頻連續閃光,因而導致數百名幼童同時產生「光過敏性癲癇症候群」而緊急送醫。蔣立德醫師指出,這事件或許聽來極端,但的確是孩子在大量的聲光刺激下產生不良反應的嚴重案例。此外,過強的聲光刺激,也會導致近視或聽力發展上的障礙。

謝明慧心理師也談到:「為什麼我們會說不要變成電視兒童,第一步除了眼睛會受到影響外,不建議小貝比涉足大量的聲光刺激,過去美國研究曾經指出,電視、電玩呈現一個快速閃光的連續畫面,對於專注力的發展有不良的影響,也曾經出現孩子在聲光刺激下誘發腦部放電的情形。」這是生理刺激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電視,究竟應該要帶給我們知識性、休閒性還是疲勞性的聲光轟炸?

電腦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年代
網路改變學習的方式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在其《雙城記》一開頭便寫到「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也是一個愚昧的年代」。對新世紀的孩子來說,的確擁有比過去更豐富、更多元的物質環境,網路電信的世界也賦予人類多面向的學習、生活、工作與溝通的方式。

富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高芬芳表示,科技生活必然是個趨勢,除非我們刻意禁止絕緣,否則無可避免會接觸到。高芬芳進一步談到,現在的孩子在上小學時,可能就被老師要求使用電腦做作業,課堂上,老師拿著ipad當作教具來使用,這絕對是過去年代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她指出網路開始之初,我們不也視為洪水猛獸?若是將網路視為一種工具,發明與使用者都在人類身上,我們反而要去探討為什麼要將網路應用在不好的行為上,而不是去指陳工具的不對!

高芬芳表示,秉持正確的心態使用電腦、網路,它,不見得是不好的東西。相對的,要讓孩子學會在固定的時間內做好應用與分配,養成正確的習慣,反之大人越去阻擋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好奇。

與過去二十年前相比,孩子經歷的一切事物,都是當初的我們料想不到的成長歷程。相信,電腦輕易的顛覆了我們的生活型態。然而,這是世代間必然存在的差異,無關乎好或壞。

無可自拔的成癮現象
網路,真是個好工具,但網路成癮就讓許多人頭大了。

成癮通常發生在成人身上,但孩子出現的比率也不亞於成人!蔣立德醫師表示,嬰幼兒可能在收看電視、或手機電玩的使用上出現過度的情形。而孩子常不曉得成癮的定義,更不清楚如何去控制使用的頻率。

身為父母親,應該如何觀察孩子成癮?可以觀察孩子的行為模式是否過於固定,不斷從事某項事情,反而忽略許多常規與該做的事,像是吃飯、睡覺等等。蔣立德醫師指出,學齡前的孩子相對沒有學業上的壓力,因此父母親只能去觀察孩子異樣的生活習慣;一旦發現明顯影響日常生活規律性,便有可能已經成癮。

在網路成癮上,則要觀察孩子是否有使用過量的情形,或是孩子是否出現所謂的戒斷症狀:例如當孩子沒有辦法接觸到網路時,腦中會不斷想到關於網路的事情,出現焦慮度升高的情況,甚者會出現一些激烈的反彈(例如父母將網路切斷,孩子會大發脾氣、情緒失控);或是出現耐受性的問題:例如以前若是上網一小時,慢慢的現在必須要增加上網到兩小時才覺得足夠,或是對電玩的配備需求要求越來越多,藉由不斷增加的量與質才能達到以前上網的感覺;蔣立德醫師認為,網路成癮容易影響到孩子的生活作息規律、學業與同儕關係、甚至親子間的互動,不可不謹慎看待。


 

arrow
arrow

    瑋小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